在不同壓力下,納米級油膜厚度隨速度的變化曲線呈不同的形狀。在較低壓力條件下(0.125-O.184GPa),可在高速范圍內觀察到彈流潤滑現象,即在對數坐標下膜厚與速度間的關系呈線性變化,且斜率接近0.67。當膜厚降至一個特定的厚度值時(該值隨潤滑油粘度變化),膜厚隨速度的變化減弱,此點被認為是彈流潤滑與薄膜潤滑之間的過渡點。 失效點還與潤滑油的粘度有關。潤滑油的粘度越高,在接觸區形成流體膜所需的速度就越低。在0.125Gpa到0.505Gpa的壓力范圍內找不到失效點,完全的流體膜已經在接觸區建立起來了。在較低的壓力(0.184GPa)下,潤滑油粘度對膜厚的影響。粘度越低,形成流體膜所需的速度也就越高。上述實驗采用聚乙二醇系列油為潤滑劑。 在超精表面點面接觸情況下,流體膜失效時厚度處于納米級。因此,用彈流理論很難找到潤滑膜的失效點。失效點是壓力,潤滑油粘度和摩擦副卷吸速度之間的一個平衡點。當粘度和速度增加時,流體動壓效應加強,有利于流體膜的形成。速度指數0.69是根據潤滑膜失效時流體因子應與壓力具有單調對應關系而從實驗數據求得的,即在相同壓力下,潤滑膜失效時,對于不同的速度和粘度流體因子應為定值。流體因子與壓力在潤滑失效時的關系,在純滾動點接觸情況下,如果潤滑膜在曲線以上區域形成時。它將含有流體膜,此時潤滑屬于薄膜潤滑或彈性潤滑。如果潤滑膜在曲線以下區域形成時。流體膜將被擠出接觸區,此時屬邊界潤滑。 |